1、长距离训练的方法:长距离跑(LSD)是初跑者必须掌握的,应按照轻松跑的节奏逐步增加距离,保持较低速度。未曾完成马拉松的跑者,应尝试以LSD训练中的速度完成马拉松。对于想要提高强度的跑者,可在LSD的最后3-5公里甚至10公里处逐渐提升速度,即以马拉松目标配速进行提速训练。
1、逐步提升有氧耐力:不要急于增加长距离跑的距离,而是要专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相关器官的持久工作能力。初学者在设定马拉松目标成绩时不要过于乐观。在训练几周后,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跑一个万米赛段,以评估自己的成绩。
2、无氧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整个跑程中始终保持高速跑的能力,如果说有氧训练是马拉松运动员的重要素质,那么无氧训练则是决定马拉松运动员能否创造好成绩的关键。无氧训练的训练手段:间歇跑、段落跑、专项跑,距离为600米、1km、2km、3km不等,强度通常控制在:85~90%左右;心率控制在170~185次/分钟。
3、马拉松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通常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基础训练、赛前准备和专项提升。每个阶段有其特定的目标和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阶段通常持续4周左右,主要目的是建立跑步的基础体能和耐力。 赛前调整阶段大约2到3周,重点是让身体适应即将到来的比赛强度,同时减少训练量以避免过度疲劳。
4、训练减量:在比赛前最后一周,应减少训练的强度和距离。前半周可以进行一次与比赛配速相近的10公里慢跑,后半周则进行一次节奏性的5公里慢跑。这样的安排足以维持比赛状态。 重视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会累积疲劳。在赛前减量阶段,应降低训练强度,确保充足的休息,以保持身体*状态。
5、马拉松运动员场地训练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我们不应忘记赢得1952年奥运会马拉松*的捷克斯洛伐克选手埃米尔·扎托皮克(EmilZatopek),他的训练大部分是在场地上进行的。万米跑*成绩与马拉松跑成绩显著相关,马拉松运动员潜在运动成绩的粗略计算方法是用万米跑成绩乘5分10秒。
1、分钟跑半程(21公里),平均不到4分钟一公里,这需要坚持系统地训练一段时间,没有一定的训练量想在80分钟完成半马不太容易。
1、马拉松训练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重点突出大里程训练:这种方法被澳洲、日本等国家的运动员广泛接受。他们每周的训练量为210-250公里,如克莱顿在准备期达到280-350公里。 重点抓质量训练: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适用于欧美运动员。
2、速度训练: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是指提升速度耐力,这涉及到1500米、5000米、10000米等长距离跑的水平,而非短距离如100米或400米。*马拉松运动员在这些长距离项目上的水平同样很高。 技术训练:马拉松的技术训练关键是让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动作流畅、有力,脚踝灵活,并保持全程节奏感。
3、总时间有时长达6个小时以上。训练方法有两种:重点是大里程训练,广泛被澳洲和日本运动员接受,每周训练量为210-250公里,如克莱顿准备期达280-350公里;另一种是重点抓质量训练,如欧美运动员,他们在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
4、选择合适的跑步训练计划: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专业的马拉松训练表进行训练。 第一阶段的适应性训练:前半年,从普通人转变为跑步者。每周进行两次5公里的跑步,每月进行一次10公里的跑步,每天至少跑步1-3公里。原则是保持慢速,控制运动量,坚持运动。
5、- 训练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长距离跑步为主的训练,另一种是以质量为主的训练。- 国内马拉松运动员分为耐力型和速度型两种,两种类型均有良好成绩表现,但从长远角度看,速度型运动员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应结合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速度训练,同时需注意训练的节奏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