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原文及翻译赏析(心似已灰之木)

2024-03-06 23:44:21 体育信息 admin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原文及翻译赏析

宋代苏轼写的《自题金山画像》原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心似已经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没有用绳缆拴住的船。 比喻 漂泊不定的 生涯 。也比喻无拘无束的身躯。 成语出处: 《庄子?列御寇》:“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内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船。形容内心充满绝望,身体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4、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船。意思是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没有了寄托、没有了希望。

5、这两句出于苏轼《自题金山寺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一生功业,黄州、惠州、詹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诗词赏析

宋代苏轼写的《自题金山画像》原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此诗以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续遭贬。诗人面对当年自己的画像,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有对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多重感情交织在一起。造语苍凉,寓庄于谐,言有尽而意无穷。

末两句,语带诙谐,有自我调侃的意味,却也深刻地传达了作者此刻的微妙心情。创作背景 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是什么意思?

1、意思是: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自题金山画像 宋代: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2、没有用绳缆拴住的船。 比喻 漂泊不定的 生涯 。也比喻无拘无束的身躯。 成语出处: 《庄子?列御寇》:“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内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船。形容内心充满绝望,身体犹如行尸走肉一般。语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

4、心像已烧成灰的木头,身体像没有系缆绳的船。意思是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没有了寄托、没有了希望。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12 bytes) in /www/wwwroot/rlbq.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