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2*24):(2*16)=3:2。所以24g镁和24g氧气反应时镁元素用完而氧气有剩余。
1、单质:镁24;铝27;铁56;铜64;锌65;木炭或金刚石或石墨12;硫磺32;白磷31;氢气2;氮气28;氧气32;氯气71。氧化物:水18;一氧化碳28;二氧化碳44;二氧化硫64;三氧化硫80;氧化铁160;氧化铜80。
2、钙:40 钙是一种金属元素,符号Ca,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IIA族,常温下呈银白色晶体。动物的骨骼、蛤壳、蛋壳都含有碳酸钙。
3、下面列出中考经常考到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氢氧化钠40 硫酸98 盐酸(HCl)35 二氧化碳44 氢氧化钙74 碳酸钙100 氯化钠55 碳酸钠106 碳酸氢钠84 过氧化氢34 氯酸钾125 高锰酸钾158 。
4、铝Al(27)、硅Si(28)、磷P(31)、硫S(32)、氯Cl(35)、钾K(39)钙Ca(40)、锰Mn(55)、铁Fe(56)、铜Cu(65)、锌Zn(65)、银Ag(108)、钡Ba(137)、碘I(127)。
5、二氧化碳4盐酸3硫酸9碳酸钙100、氢氧化钠40.其实没什么,多用几次就记住了 还有几个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记熟。
1、Mg+O2=点燃=2MgO 48 32 80 4g x y 48/32=4g/x x=67g 所以氧气不足,所以设2克氧气与镁反应可生成y克的氧化镁 32/2=80/y y=5(克)可生成5克氧化镁。
2、Mg+O2=2MgO 生成了氧化镁,其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镁单质,故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10,生成MgO 大于Mg,1,因为生成的物质,不是镁,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3、二氧化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的算法是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度量跟核素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并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的质量是44。
4、Mg+O2=2MgO 2 2 0.1 0.1 生成0.1MgO,再乘以其摩尔质量 0.1*40=4g 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我自己手打的,可能不太全,但是考试基本上就这几样用得到。
2、, 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就越活泼,越容易失电子,也就越容易变成阳离子,既然容易变成阳离子,那么就不容易变回去啦。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摩尔数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n=m|M=N|NA(mol) 。
3、(1)可以用碘单质,因为在CCl4里为紫色,在水中为棕色。也可以用NaCl,因为它只溶解在水中,不溶于CCl4。
4、判断共存关键要看离子间是否会发生反应。A. Ba, k, NO3, CO3, H Ba和CO3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共存。B. Fe, SO4, OH, NA ,CU Fe及Cu和OH都能生成沉淀不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