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菩提心的三要素菩提心有哪些不同的分类 具体应该怎么解释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三种菩提心。即一方便菩提、二实智菩提、三真性菩提。这三种菩提,即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
2、真发心:知菩提本性为自心,菩提即心、心即菩提,而归于自己本心。
3、从心力的角度来分,菩提心有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三种。(一)如国王之发心国王首先要摧伏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自己先登上王位,再维护属下臣民。
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
菩提心属于第三层的集体潜意识。对比佛.学的唯识分类法,集体潜意识是指第七识,末那识。佛.学中末那识是由第八识阿赖耶识创造产生的。阿赖耶识中有相分,理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大乘的根本是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不是大乘佛教徒,也无法成为金刚乘的根器;反之,有了菩提心,即使修的是小乘法,也会成了大乘法。
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三心不可得,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
发菩提心的人,应具备以下之三种心:大智心:不着我相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大愿心:广修善行。大悲心:救众生苦。
菩提心有两种:愿菩提心和行善提心。还没有真正的行动,只是有一种心愿:为了度化一切众生,我一定要成佛,叫愿菩提心;有了愿菩提心以后,就可以称为菩萨了。
菩提心包括2个级别: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这是般若空性方面的)。菩提心比较高难,不容易达到。比菩提心低一个档次的是:4无量心。比4无量心,低一个档次的是:慈悲心。
◎三心圆发,证圆初住,即发心住菩萨。凡夫待人接物虚情假意,於自不真诚、不清净,於他心无慈悲。虽口常念发菩提心,并无实质。
“发菩提心”,就是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一)菩提心论载,菩提心之行相有行愿、胜义、三摩地等三种之别,称为三种菩提心。(一)行愿菩提心,即大悲心。行,指四弘六度之一切万行;愿,即愿波罗蜜。外道二乘不起此心,唯菩萨大士能发。
从心力的角度来分,菩提心有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心、如牧童之发心三种。(一)如国王之发心国王首先要摧伏敌方,得到自方的拥戴,自己先登上王位,再维护属下臣民。
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三种菩提心。即一方便菩提、二实智菩提、三真性菩提。这三种菩提,即是一切众生「本具」的「三种佛性」。「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
菩提心就是菩萨心。菩提心的修行三个层次是:解(知解)、行(修行)、证(证道)。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