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科比一打乔丹就爆发 (科比和乔丹头一桌子菜)

2024-10-19 17:44:49 体育资讯 admin

为什么说科比一打乔丹就爆发?

1、科比回忆起当时两人对位的一些瞬间,他说自己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即便这个对手是乔丹,他都会全力以赴,要打爆这个人。科比表示当时的他还是太年轻了,他以为自己研究过乔丹的所有比赛录像和技术动作之后就能够限制住乔丹,但只有当他真正和他对抗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

科比第一次与乔丹对位是什么时候呢?

乔丹来到奇才后两人第一次对决。乔丹出战41分钟,全场20投8中,罚球8投6中,得到了22分5篮板6助攻。科比出战43分钟,全场20投9中,三分1投0中,罚球9中5,得到了23分11篮板15助攻的三双数据,第一次数据稳压乔丹。

科比于乔丹在职业赛场上的第一次相遇是在1996年12月17日,18岁的科比第一次在赛场中面对篮球之神。当时只是科比的新秀赛季,他在球队中也只是替补球员。当时科比在赛前,有队友曾告诫他在比赛中不要去与乔丹对视,那会激怒他的,但科比当时的心中只有击败乔丹的想法。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96年12月17日,科比与乔丹在公牛队的主场*相遇了,这场比赛,科比仅仅拿到了5分1助攻0篮板,而乔丹则是拿下了30分9篮板3助攻。不论结果如何,NBA第一分卫和NBA第二分卫的交接已经悄然埋下了。

因此,很正常的是,在乔丹和科比的比赛中,科比的数据实在是比乔丹差太多。在这次的常规赛中,科比的数据是5分,1个篮板0个助攻,反观乔丹,一共拿到了30分,9个篮板和3个助攻。这个数据一对比,科比实在是惨败在乔丹手下啊。

乔丹和科比交手数据谁更好?乔丹1984年的首轮第三顺位,科比1996年的首轮第13顺位。科比进入联盟时,乔丹已经到了生涯后期,因此两人的交手次数并不多。数据统计,乔丹和科比生涯共计交手8次,都发生在常规赛。

于是乎与乔丹同样身高、同样位置的科比,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联盟的宠儿。为此科比甚至还专门模仿了乔丹的动作。其实客观的人都应知道,论成就,科比比不了邓肯;论统治力,则无法与奥尼尔相提并论。即使同时期他也不是第一人,更何况放到历史的长河中。

若科比与乔丹同处一个时代,他俩能上演怎样的传奇?

1、两人虽然没有在一个时代,但是两个人的性格是十分相像的,在所有的乔丹接班人里,科比是最让乔丹认可的那一个。当年初出茅庐的科比,在全明星塞上就不顾一切要好乔丹单挑,而后来科比也搞砸了乔丹在全明星赛上的告别演出。

2、乔丹比科比打球更硬朗,比LBJ更飘逸,更技术流。

3、为什么这么说呢!辉煌成就 乔丹和科比在各自的时代取得了辉煌成就。两人在球风都有相似之处。但通过数据比较,科比对于乔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首先从两人的身体优势来看,手掌越大越容易掌握篮球。而乔丹的手掌比科比大了整整8厘米。

4、科比的实力很难说能不能超越乔丹,但是他们俩的能力都是*的,所以,在科比的*时期,实力肯定是可以和乔丹相较的。只可惜,乔丹与科比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否则一定会非常精彩。我们都知道,乔丹可以称之为NBA史上最伟大的人,而科比作为后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中。

5、长相嘛,要看个人喜好,两个人都非常帅,乔丹有男人味,科比更具有潇洒的气质与外貌,但我们讲的是篮球,外貌似乎只在商业炒作上有些作用。这两个人都是传奇,奉献给我们太多的精彩,没有人会忘记他们的。

科比和乔丹最后一战吸引了多少关注

双方最后一次交锋,40岁的乔丹已经无法阻挡步入*的科比。科比用55分向乔丹表达了敬意,并接过了乔丹手中的接力棒。

年4月16日,乔丹在费城打了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作为谢幕,乔丹在这场竞选中的关注度和人气远不如科比谢幕。

科比的退役战得到了60分,并完成了一个重大的逆转。乔丹的最后一场比赛只能说是交出了平均比分。在对阵76人的最后一场比赛中,乔丹在NBA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得了15分,奇才以87比107的比分输掉了比赛。乔丹的最后一场比赛没有任何亮点。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12 bytes) in /www/wwwroot/rlbq.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