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对位科比,属于硬汉的柔情!盘点NBA最感人的十大瞬间都是啥?

2024-10-09 12:22:42 体育知识 admin

麦迪和科比的对决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时间从来不说谎,努力的人终究会站在最后胜利的顶端。纵观两人的职业生涯,科比所得到的荣誉确实太多了,这也是麦迪永远也比不了的。但技术和荣誉不一样,它也无关个人历史地位。技术高超、观赏性强、打球飘逸,这就是麦迪的优点,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属于硬汉的柔情!盘点NBA最感人的十大瞬间都是啥?

十:科比麦迪惺惺相惜科比和麦迪作为当年四大分卫中的成员,职业生涯里自然是有过无数次的赛场对位。要知道巅峰时期的麦迪完全不输于科比,科比在后来也透露道自己职业生涯最难对付的对手就是麦迪,二人无论是在场上还是在场下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半个世纪的等待,克利夫兰,这是属于你的时刻 泰伦-卢,一个救火的菜鸟教头,一个一上任就面临一堆烂摊子的新人主帅。在季后赛期间他多名亲人身患重病,但是为了球队他一直闭口不谈,一人生扛。JR-史密斯,一个高中生球员,篮球天才,一直被各种场外事件困扰。甚至被许多球队视为负资产。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平时我们看NBA的时候,里边的球员不管如何,最多也就是叨叨一下,默默地忍受下来,极少能看到他们落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NBA球星的硬汉柔情,每一幕都充满了感动。1996年夺冠之后,乔丹在更衣室倒地痛哭,这不是为了夺冠而欣喜,而是真的伤心。

莫宁,硬汉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要说谁是NBA历史上最硬的男人,阿隆佐莫宁绝对算一号,这个男人能在经历了肾脏手术后还能重返赛场就是一场奇迹。不过在目睹自己的球衣在曾经打拼多年的球馆上空缓缓升起时,这位硬汉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抱着总冠军留下了眼泪,你可以将这看作喜极而泣,也可以当作乔丹对于7年努力和磨难的一种宣泄。

接下来艾做的一切更是点燃了瓦克维尼亚中心,只见他俯下身亲吻了球场中央地板上的LOGO,这座球场带给他太多美好回忆,这一幕也成为了球迷心中最难忘的感动场景。艾弗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当时都 *** 动得落泪了,虽然队友叫我直接哭出来,但我还是强忍住了。

科比职业生涯盖过麦迪几次帽?麦迪职业生涯盖过科比几次帽?

1、我个人看过科比盖麦蒂一个,2004年四大天王战魔术的麦蒂时最后一节。看过麦蒂盖过科比两个,全是全明星上的。麦蒂还盖过加内特一个。麦蒂的臂展7尺1,出色的之一步,是NBA史上更好的摇摆人,没有之一。

2、二人都是联盟的超强得分手,得分能力我觉得不相上下。但是麦迪虽然也是超级巨星,但是和科比相比较,麦迪就显得差了许多。首先麦迪缺少领袖气质,其次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另外,麦迪打球太过偏软,没有超级巨星的气质! 也缺少了些许勇气。

3、截止09-10赛季,麦迪总共有11次绝杀;科比总共有28次绝杀,科比具体资料如下(没有找到麦迪的具体资料):1999年5月9日季后赛首轮之一场 湖人101:100火箭3秒季后赛首轮首场比赛主场对火箭,科比得到一个犯规,两罚皆中。之后,莫布利企图上篮被奥尼尔盖掉。

4、韦德2003年进 *** 盟,作为一名得分后卫韦德拥有出色的速度和突破能力,职业生涯第三个赛季就能够带领球队获得总冠军,目前韦德和科比已经退役,科比生涯更高81分17助攻16篮板7抢断,同为得分后卫韦德和麦迪职业生涯更高多少分呢?科比-布莱恩特 职业生涯更高.81分17助攻16篮板7抢断5盖帽。

5、有这么一个科比:回顾科比奋斗史 科比在高中时就被指出经常故意使自己球队落后,最后时间出来逞英雄,置球队胜负于不顾的斑斑事迹。众所周知,至今科比也是个喜欢单打独斗的人,这是小时就养成的“好习惯”。

6、就在麦蒂成为自由人的时候,哈德威开始充当魔术的说客,当然以他偶像的身份出现,麦蒂很快就决定前往奥兰多寻找自己首发位置。 2000-01赛季麦蒂在魔术开始爆发出自己惊人的天赋,出场77次平均28分5个篮板和6次助攻。还成为当年全明星赛的东部首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12 bytes) in /www/wwwroot/rlbq.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