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2024-01-19 22:58:47 体育资讯 admin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

孩子可能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对重症患儿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呼吸道梗阻、溶血性贫血、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危急情况,可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EB病毒通过唾液飞沫传染。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天。一年四季散在发病,寒冷季节可能发病数增加,偶有流行发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现有乏力、头痛、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皮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轻度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本病的大多能自愈。

本病是由EB病毒引起。EB病毒系由Epstein和Barr等在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细胞培养中*发现,属疱疹病毒群,是一种普遍感染人类的病毒,具有潜伏及转移的特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下面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1、分析: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人群感染率高,在我国约90%的个体为病毒携带者,多为幼儿时期感染,感染后EBV再补人体B淋巴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受感染者称为终生病毒携带者。掌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知识点。

2、【答案】: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3、【答案】:B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应常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第2~3周凝集素滴定度*,一般能在体内保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4、【答案】:B 考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多见于15~30岁,传播途径以口鼻接触为主,是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常在38℃~39℃之间,重者可达40℃以上。热型不一,一般持续1~3周,然后逐渐下降。虽高热,但中毒征象不明显。(2)淋巴结肿大:两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

6、提示感染性疾病: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例如流感、疱疹、水痘等。这些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单核细胞计数升高,而在细菌感染时,单核细胞计数通常不会发生变化。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20 bytes) in /www/wwwroot/rlbq.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